堅守綠色環保是2015年汽車新聞的最大頭條
2016-01-29 15:32:35
標簽:綠色環保,頭條,汽車
又到了盤點全年成績、總結的日子。回首去年,車企人事頻繁變動、互聯網造車方興未艾、新能源汽車銷量再創新高、“汽車后市場”井噴式發展……無論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層出不窮的“猛料”讓媒體總是不愁沒有頭條。
有一個頭條與每個人相關,那就是北京首次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1月25日,這條新聞甚至還登上了《世界環境》評選的2015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
盡管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口號從官方到民間已經喊了不知多少年,但當“十面霾伏”頻繁造訪、水污染事件屢見不鮮,當空氣凈化器、口罩成為電商的爆款產品,我們才認識到環境問題依舊形勢嚴峻,綠色發展、節能環保任重而道遠。
利好政策層出不窮
在過去的一年里,從中央到地方,多項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相繼推出:新能源汽車享受中央、地方的雙重補貼并免征車輛購置稅和車船稅;發改委明確提出未來五年全國建480萬個充電樁以滿足電動汽車充電需求;工信部發布了鋰離子電池行業管理辦法……短短一年就有十幾項政策推出,這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來說是非常利好的因素。
首先是2015年1月1日新《環境保護法》的實施。新環保法提供了一系列足以改變現狀、有針對性的執法利器,開始發揮效力。如新增“按日計罰”的制度,對非法偷排、超標排放違法企業施行“按日計罰”、罰款數額上不封頂的懲罰手段。盡管不是專門針對汽車行業的一部新法規,但對所有污染環境的企業都起到了極大震懾作用。
3月18日,交通運輸部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在交通運輸行業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意見指出,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在交通運輸行業的應用初具規模,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車和城市物流配送等領域的總量達到30萬輛;新能源汽車配套服務設施基本完備,新能源汽車運營效率和安全水平明顯提升。
一個月后,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和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將在2016~2020年繼續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國務院在年中印發《中國制造2025》。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作為重點發展領域,明確了繼續支持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掌握汽車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術等的發展戰略。至此,發展新能源汽車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為了鼓勵消費,促進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車發展,淘汰超標排放汽車,有利于緩解能源與環境壓力、推動汽車產業結構優化和消費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2015年10月1日起,對購1.6升及以下排量車實行減半征收購置稅,同時要求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行、限購,已實行的應當取消。
在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制定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十年發展路線圖中,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達到汽車市場總量的20%,自主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達到80%以上,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國家層面將形成產業間聯動的新能源汽車自主創新發展規劃,并推出持續可行的新能源汽車財稅鼓勵政策。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新能源汽車發展最關鍵的一年。預計將會有包括國家充電標準、充電設施建設補貼、電池回收在內的多項關乎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出臺,在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同時,繼續擴大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有率。
企業新技術不斷突破
汽車界流行這樣一句話,“得技術者得天下”。再小的企業,如果能夠在技術領域苦練內功,日后必定大有可為。再大的企業,如果在技術研發上固步自封,結局只能是被后來者趕超。2015年,汽車企業在環保方面的技術競賽打得很激烈,上汽、比亞迪、吉利和長安表現突出。
自去年11月底在廣州車展推出“中國首款新能源中高級轎車”榮威E950后,上汽集團已經成為中國唯一一家實現從A00級車到B級車、從純電動到插電式混合動力再到燃料電池車全覆蓋的汽車企業。其中,不論是插電車型榮威E550,還是純電動的榮威E50,都是細分市場的品質標桿。
出色產品背后是技術的支撐。“上汽開發團隊在EDU(智能電驅動單元)方面遞交了147項專利申請,其中有30項已獲得授權,6項國際專利中也有2項獲得了授權”,上汽乘用車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捷能公司總經理朱軍告訴記者,如今,上汽集團已經掌控了具有世界級水準的電池、電驅、電控的“三電”核心技術,還具備全球領先的BMS電池管理系統。
在技術驅動的戰略推動下,上汽新能源將迎來新產品的爆發年。未來5年,上汽集團計劃在新能源領域投資超過200億元,投放30款以上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全新產品,力爭到2020年達到60萬輛的銷量目標。
在智能化和電動化已被公認為未來汽車兩大方向的今天,想在未來競爭中占據先機的車企顯然不止上汽集團一家,比亞迪、長安、吉利同樣來勢洶洶。作為世界上唯一同時掌握整車和電池、電機、電控以及充電設施等核心技術的新能源車企,比亞迪在近日舉辦的第十七屆中國專利獎頒獎大會中,憑借“混合動力專利技術”斬獲中國專利金獎,成為第一個在新能源領域得此殊榮的汽車廠商。一年間,比亞迪先后加入“中國訪英團”走訪英國,被聯合國授予“聯合國能源特別獎”,獲得國內、國際多種權威獎項。
隨著去年3月首款純電動車型逸動EV上市,長安集團在新能源領域也開始嶄露頭角,并發布了“2025新能源發展戰略”。據介紹,未來幾年長安將投產34款新能源車。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長安汽車將進入新能源領域的投放高頻期。
吉利也不甘落后。今年11月底,吉利汽車斥資300億元在浙江義烏打造了以新能源研發制造為主的“吉利綠色動力小鎮”。此前,吉利汽車還公布了名為“藍色吉利行動”的新能源戰略,宣布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占其總銷量的90%。
拼車順風車 環保出行新模式
隨著近幾年經濟的迅猛發展,北京汽車保有量也呈現出快速增長之勢,隨之帶來的是大量的汽車尾氣排放,這成為影響市民安全出行,并造成霧霾天氣盛行的重要“元兇”。2015年,隨著滴滴出行、優步等第三方出行平臺的持續火熱補貼,普通的消費者也在用腳投票,選擇更優惠、更環保的出行方式。
作為國內打車軟件的龍頭老大,滴滴的順風車業務目前已占據該領域第一。據了解,滴滴利用兩年以來積累的大數據算法和先進的匹配技術,一對一連接每位愿意結伴同行的車主和乘客,還能調度盡可能多的車輛。
據了解,滴滴順風車上線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在全國招募到了超過100萬愿意“共享出行”的愛心車主,并迅速占領拼車市場最大使用份額。2015年9月末,滴滴順風車推出了跨城業務,目前跨城訂單的數量仍在快速激增,呼叫訂單量已經突破日均7萬。最近,滴滴出行在京對外宣布,滴滴順風車正式加入2016年春運,預計整個春運期間將會有超過百萬人使用滴滴順風車回家過年。
同樣作為共享經濟的代表,優步也要把“合乘”模式在全國正式推廣。優步中國戰略負責人柳甄曾對媒體表示,優步的產品之道可以總結為“化繁為簡”,通過做減法來增加產品的效率,讓兩輛車需要完成兩個人的出行任務簡化到一輛車可以搭乘兩個乘客,合二為一,功能升級,效率提高,成本降低。“互聯網+”最有價值的地方就在于能找出傳統行業的痛點,用互聯網的思維去重新提升傳統行業。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人們看到了汽車企業為節能減排、保護環境走出的每一步,它代表著整個汽車行業對現實的反思。展示汽車環保理念,推廣低碳節能技術,做綠色時尚的引領者,汽車業將人們帶入一個全新的思維空間,也為其他行業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